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考试分文、理两科。文科(含哲学、外语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科(含医、农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
外语考试的语种分别为:英、俄、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七种。外语考试的成绩暂不记入总分,作为录取时参考。没有学过上述语种的可以免试。报考外语院校或专业的,必须进行口试;外语笔试成绩记入总分,数学为参考分。
统考评卷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省组织试评,第二步地(市)阅卷评分,第三步省里组织复评。
对于广大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说,高考报名、复习、考试,没有应届高中毕业生那么简单。
1977年,不少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高考,并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幸运地进入大学深造。但也有不少下乡知识青年反映,他们在农业第一线坚持劳动,没有复习时间,又没有人辅导,甚至有的遭到歧视和压制,给他们报考高等学校带来不少困难。
1978年5月6日,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给各省、市、自治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和教育局发出联合通知,要求:
各地给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知识青年提供便利条件和复习功课的时间,使他们尽可能地做到生产、复习两不误。
在1978年,高校招生对象、考试评卷以及招生办法等方面,都有所改进。
高等学校主要招收20岁左右的青年,一般不超过25周岁,即1953年1月1日后生的,26至30周岁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的优秀青年,以及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仍可报考。
为了快出人才,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要积极举办专修班。专修班主要招收年龄超过25周岁的考生。学制一般定为2年,有的专业根据需要也可定为3年。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七二一工人大学、五七大学,脱产和半脱产学制在2年以上的在校学生,不能报考。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在校生、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参加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报考对口院校或专业。
在校高中学生,个别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确实能够跳级升大学的,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查,县(区)招生委员会批准,可以报考。
应该上山下乡而不去的知识青年,包括户口已转农村而本人未去的不能报考。因病留城和病退满一年以上的知识青年,经县以上医院检查,确已痊愈的,才能报考。
1978年已被高等学校录取,而拒不服从分配的,下一年不准报考。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以利于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中小学公办教师一般限于报考师范院校。
“老三届”学生还有特殊的一点,就是他们参加高考必须经过政审。
当时,高校的专业分为绝密、机密、一般三种类型,考生必须接受严格的政审才能被相应的专业录取。
由于对考生的政审要牵涉到其出身,教育部在197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对政治审查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制定相应的文件。
会议强调指出:
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时,主要应看本人的政治表现。要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
在1977级的大学录取中,有些单位的同志还在这个问题上心有余悸。他们对考生的政治审查,不是主要看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而是主要看家庭、亲属的政治历史问题。他们不去认真调查分析这些人和事对考生本人有无联系和影响,就武断地作出不能入学的结论。
这种片面的、不负责任的做法,伤害了考生积极报考、报效国家的积极性,也严重干扰了党的政策的落实。
河南省郑州二中15岁学生竺稼,参加1977年高考,原被西安外语学院录取。因他的外祖父20多年前的问题,社会关系复杂。他到校之后,竟被退回郑州。他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政策,要求领导帮助解决。
经过有关单位调查,来信所反映的情况属实,最后决定将竺稼收入郑州大学英语系学习。
1978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披露“竺稼事件”,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题目态度非常鲜明,即《高考政审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文章指出:
现在这些青年,绝大多数是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愿意为工农兵服务的。高考政审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的政策,是完全符合这一实际情况的,它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也有利于这些青年世界观的确立。不论在招生工作中,或是在其他方面,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这一阶级政策。
明确规定高考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这是招生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得一大批优秀青年得到了深造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审也渐渐变成了对考生本人思想品德的考查。克服组织高考的困难
从1978年开始,高考全国统一命题。
时任山东省招生办副主任的胡家俊说,当时比较困难的问题是经费紧张、物质条件差。恢复高考的前两年,省内高校的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加上中专招生计划,也不足5万人,可是由于正常的高校招生工作停滞了10年,仅高中毕业生累计人数就高达百万。
第一年有相当多的人还不知道或没有做好准备不敢报名,当年就报了五六十万人。到了第二年高考,已经毕业的高中生也有了较好的准备,所以第二年报名人数超过了百万人,招生工作所遇到的困难也便接踵而来。
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制卷所用的纸张。试卷需要使用60克的书写纸,需要几十吨,可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全部是计划供应。装试题的纸袋也需要100克以上的含木浆的牛皮纸,虽然数量不大,但十几吨这样的牛皮纸也无处购买。
经过省招生委员会批准,省里有关部门特别批准调拨解决。
招生工作每个环节都要考虑节约,一个考场装试卷的袋子如何准备就成为争论的焦点。设置一个考场要从装试卷、考试、评卷、统分这几个环节考虑。其中有两个环节是要密封的,就是试卷封装和考场考完答卷在评卷前密封。两次密封至少需要换3个袋子,这就会使稀有昂贵的牛皮纸用量增加3倍。需要量增加,就会增加成本和经费开支,也给每个环节的运输增加了麻烦。
为了减少开支、节约用纸,省招生办反复研究、试验,争取用一个袋子完成招生全过程的使用。招生办同印刷厂工作人员一起,按照纸张规格反复比较、试验,最终设计出的试卷袋保留两个“舌头”,在考场使用时,印好指定的切口,现取出试卷后,再把第二个“舌头”取出,作为考生试卷的装袋,可完好地密封。评卷后袋子仍然可以使用,这样每年考试可节省十几万元的资金,也避免了浪费。
使用这样的袋子,在考前要对监考人要做认真的训练,把实物发到每个考点,现场向监考人员做具体讲授,待他们熟悉以后再上岗。但是,即便这样,考试时也还会出现许多问题。
有些监考人员由于是第一次监考,心里紧张,在考场打开试题袋时不小心把第二个“舌头”切割掉或打不开延误考试时间。因此,得向每个考点多发点试题袋,以做备用。
为了实现考场与评卷工作的衔接,也是为节约用纸,于是在每个考场试卷的封面上印上评卷记录,评卷之后把它撕下来贴在该考场试卷袋外的指定位置,以便下一个环节,即统计分数备查。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
纸袋的问题解决了,又遇到第二个困难,就是这么多试卷,地、市如何能平安地运回去、保存好,使考试能平安、顺利地进行。
全省考务会确定,试卷运送都要装在密封的箱子或袋子里,使用两辆汽车运输,武装押运员随试卷及保密员乘一辆车。小的地、市考生相对人数少,困难还少些,但是人数多的大的地、市困难就大了。
神农再现: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 神圣卫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开进香 一个中国: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访问祖国 冰都神纪 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 巨人握手: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 改写过去19年 巾帼英雄:新中国第一批女军人的军旅生涯 仙医乞丐 战争之神: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诞生 无限深渊 都市武林传 末世警司 唯有相思不可医 百花齐放: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小小赘婿 魂将世界 开局签到一把刀 灵武御天
唯有以我心之霸血方入无上进化之天道本已无望考上本科的陈儒,意外开启神秘血玉,得到上古凶妖蚊道人的修炼传承,从而走上了一条绝世进化的道路。从此,我心唯扬,神魔辟易!逆天新书狂神进化开张,恳求大家的会员点击推荐票收藏支持。感谢易风逆天兄弟提供一群(70157135)已满感谢夜烟头兄弟提供二群108085340已满感谢夜冥真人提供三群244699825有空...
青鸢死在对他的爱里,重生在对他的恨中。相爱如厮,桓蘅却亲自将她奉给了别的男人。他说,能侍奉太子,是你的福分。她含恨而来,只是为了亲手帮他将最在乎的权势夺过来,毁在他的手里。而她却渐渐的喜欢上了她手里最重要的一枚棋子。曾经何时,阴谋算计里也藏了真爱。日常六千更新,钻石满一百加更三千...
青春校园文学第一大神荣誉出品。平庸懦弱的学生宋保军,意外觉醒体内32重人格,人生从此开挂,一步步逆袭成为终极学霸的热血励志故事。有爆乳校花激萌萝莉清纯大长腿等绝色美女,也有颠倒黑白的口才,还有热血爆棚的打斗信公众号搜...
一不留神穿进了龙傲天男频小说里不可怕,可怕的是穿成了一个会被男主虐杀的反派小BOSS!!姜如决定傍紧男主,改变命运。可是,男主太病娇了,她还是觉得活不下去怎么办?!当然是三十六计跑路为上啊!姜如东躲西藏,生怕被男主抓回去凌迟处死,途中却听说这病娇君王有个爱得死去活来的白月光诶,等等!怎么这白月光跟她名字一毛一样?!!!后来的一天,姜如才知道,出来混的总是要以身还债的!...
石头木头树皮粘土沙子金属。这世界上就没有张阳不能回收换金币的。金币可以干嘛?灵石丹药破境丹应有尽有。秘宝法器随手就来,被困在阵法里了?没事,张阳随手召唤传送门。被天位老祖追杀了?没事,张阳可以开无敌盾。随身带着回收系统,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洛丞相府嫡小姐懦弱无能无才无德,姨娘庶女联手逼死了她。再次睁眸,已是21世纪头号王牌特工杀手,寒光乍起,听着那些寻事者大言不惭,清冷傲慢的声音响起夫人,何来的夫人,只不过是个姨娘而已!只是一日的功夫,丞相府的嫡小姐性情大变,无人知晓,这具身体里的灵魂已不再是原来的洛韵惜。深宫别院,豪门相府,阴谋不断都关系着洛韵惜,一个不想进入,却早已是棋中人。她不愿与谁为敌,她不愿交心与谁,却因为他,一次见面,二次见面,三次见面,四次见面,早已另眼相看,早已步入这血雨腥风...